首页案例Labubu爆火的背后:零售企业如何在存量市场中逆势增长?

Labubu爆火的背后:零售企业如何在存量市场中逆势增长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8

 

当经济驶入“存量时代”的缓行轨道,零售业的方向盘也变得愈发沉重。宏观经济增长放缓,消费热情低迷,企业普遍面临“增长难、利润薄、转型急”的多重压力。这并非短暂阵痛,而是一场消费结构与商业模式演变的序幕。

 

从信心透支到储蓄回流:

“捂紧钱包”的消费者转向“性价比”

 

当消费者信心指数长期低于历史均值时,市场自然风声鹤唳。尤其年轻群体,他们曾被视为新消费的引擎,如今却深陷高失业率困局。

 

与此同时,食品 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的波动下滑,揭示出了需求疲软与供应过剩的错位现实。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零售生态陷入“高库存、低增长”的恶性循环。

 

图片来源:S&P Global

 

这为零售企业敲响警钟:单靠品牌惯性和渠道铺量的粗放模式,已难以为继。一方面,真正的价值感知、产品力、服务体验才是稳住用户的核心;另一方面,优化供应链管理、降低成本等方式是提高自身竞争力、穿越经济周期的关键。 

 

裂缝中的机会:

存量时代的结构突围与政策红利

 

根据预测,零售增速将从2023年的7.7%急剧放缓至2025年的3.9%。其中,餐饮、服饰首当其冲承压,食品饮料与“其他”类别表现相对稳健。家电行业在经历一轮负增长后,也难言回暖。

 

在困局中,政府于2024年下半年加速出手,一系列精准纾困和结构性刺激政策陆续落地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
 

1、需求侧刺激

通过优化就业环境、提高工资水平、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、扩大消费券发放等措施,增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支出意愿。

 

2、供给侧改革

以“两新”政策(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)为核心,聚焦推动产品技术升级、鼓励企业服务模式创新,全面提升消费质量和效率。

 

图片来源:德勤中国 

 

其中,“以旧换新”成为亮点举措,尤其在家电、汽车等耐用品领域效果显著。预计到2025年,相关换新促销活动将达到3000亿元规模,是2024年的两倍。

 

对企业而言,这不仅是利好窗口,更是战略跟进的试金石——能否快速响应政策导向、精准调整产品策略、打通促销链路,决定了企业能否在这轮刺激中脱颖而出。

 

 

下一步该怎么走?

零售企业的四大进化路径

 

1、数字化深水区:线上红利仍在,但不再“躺赚”,全渠道才是核心

线上零售继续高歌猛进。拼多多2024年营收增速高达59%,阿里巴巴、京东同样实现回升。网络零售活力十足,成为穿越周期的重要抓手。

 

但红利背后也伴随着新挑战:产品同质化、流量成本高涨、用户粘性下降……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节奏,依靠大数据、AI、智能供应链等技术,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敏捷响应和个性化服务。

 

此外,线上线下融合(Omni-Channel)将成为核心战场。企业既要在流量池中精准投放,也要在线下场景中重构沉浸式体验,实现“到店即留、留即购”的闭环。

 

2、借助IP破圈:品牌年轻化的新路径

最近Labubu爆火出圈,一只丑萌的小怪兽席卷网络,迅速抢占年轻人的心智,成为零售行业IP的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。依托IP的联名服饰、餐饮、展览、快闪空间、粉丝活动,正在创新消费场景,各种创新玩法重塑消费触点。

 

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市场已达5977亿元,预计2025年将超过6500亿元。这一庞大且情感浓度极高的年轻用户群体,正是品牌更新与传播活力的重要驱动。

 

图片来源:德勤中国

 

但IP联名也非灵药。企业需精准匹配自身调性与IP调性,避免沦为噱头。真正有生命力的IP合作,关键在于与用户建立深层情感联结,以及内容与产品的双重创新。

 

3、DTC转型势在必行:从渠道为王到用户为王

传统零售依赖分销体系、批发通路,在高增长时期有效,但如今,DTC(直面消费者)模式能缩短反馈路径、提升运营效率,实现从“卖货思维”到“用户运营”的彻底转变。

 

企业不再只是销售商品,更要经营用户关系。这就要求企业构建数据驱动体系,实现用户洞察、精准营销与产品迭代的闭环。零售的未来,不在流量,而在于“理解人”。

 

图片来源:罗兰贝格分析

 

4、出海势不可挡:从“制造出海”向“品牌出海”升级

在全球化回流的新格局下,国货品牌正在“智取”全球市场。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和国家政策的支持,从2020到2023年,零售与批发业对外投资占比从7.5%升至17.8%,东南亚、北美、欧洲成为出海首选目的地,家电、餐饮、轻工产品、电商平台等领域表现活跃。

 

图片来源:德勤中国

 

但走出去从不是轻松之旅。文化差异、法规限制、本土竞争无一不是考验。品牌需立足本地化运营能力,深耕内容与社区建设,打造差异化品牌认知。

 

AI+财务转型:

零售企业稳筑“软实力”的关键战场

 

在新零售模式蓬勃发展的同时,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:经营数据量激增、费用合规难度提高、跨地域业务复杂、信息传递低效等问题,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增长的“隐性天花板”。

 

面对这些挑战,领先的企业正在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,为增长注入新的“操作系统”。以汇联易为代表的企业服务平台,正在推动财务由传统职能走向智能驱动。

 

汇联易以“无纸化+智能化+全球化”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,助力零售企业迈向高效、合规、精细的财务管理体系。

 

无纸化转型

通过会计档案全流程电子化,实现财务入账、审批与归档效率的全面提升,降低运营成本,让流程更清晰、数据更透明。

 

 

AI智能审核

基于AI技术的审核引擎,帮助企业在提升准确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人工审核压力,费用行处理量和单据吞吐能力显著增强。

 

 

全球化财务建设

针对出海企业的多组织、多币种、多税制需求,汇联易通过统一平台与数据合规机制,实现全球风险可控、数据实时联通,保障国际业务顺畅推进。

 

 

正是通过这些底层能力的构建,企业才能真正应对快速变化的零售环境——无论是抢抓政策风口、拓展国际市场,还是打造全渠道运营闭环,财务系统的现代化与智能化,都是可持续增长背后的“底座工程”。

 

结语

 

我们认为,“存量时代”是下一个增长周期的起点。它考验的是企业的定力、洞察与应变能力——谁能穿越焦虑,谁就能在下一个周期中率先突围。

 

零售不只是卖货的生意,它关乎人与商品、人与内容、人与情感之间的新连接。而真正能支撑这份连接的,是企业的“理解”能力——对消费者的理解,对时代脉搏的理解,以及对自身运营系统与增长逻辑的深刻理解。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汇联易正成为越来越多零售企业信赖的转型伙伴,通过数智化的财务建设,助力企业穿越周期、迎接下一轮增长!

留言

收到留言后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
获取验证码